学习了解卡丁车的发展历史
卡丁车是英文KARTING的译音,意为微型运动汽车,卡丁车运动于1940年在东欧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才在欧美普及并迅速发展起来。
卡丁车最早起源于美国,但对于卡丁车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个版本是当时的农民将割草机发动机加以改装,加入结构简单的车架和转向机构,创造出卡丁车的雏形用以打发闲暇时间,随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卡丁车。
另外一种说法是,卡丁车最初源自美国普通家庭的后院,当时的孩子们之间流行着一种称之为肥皂盒车的自制玩具车,极富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父母们通过对自家的割草机加以改造,在肥皂盒车的基础上为孩子打造了一个个后院的“大玩具”。孩子们有了新的“玩具”自然要比试一番,于是变成了趣味性极强的民间车赛。卡丁车最初的诞生时间已经无从考证,而被世人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卡丁车是由美国人阿特·英吉斯在1956年所创造。
英吉斯是一名机械师,帮助 Kurtis Craft Company制造赛车。普通人无法接触到这些类型的赛车,因此他有另一个想法,他想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小型单人赛车。在此之前人们也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卡丁车雏形,但那些奇奇怪怪的小车却从未投入量产,因此英吉斯制造的这辆卡丁车也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款卡丁车,英吉斯也被誉为“卡丁车之父”。
对于卡丁车的设计,英吉斯使用了与 Kurtis Craft Company制造的赛车相同的管材。车架是一个简单的原型,用来容纳其他元素:一个三辐方向盘、两个拉杆、转向柱和一个座椅箍。Borelli负责制动系统和发动机的安装。对于发动机,他选择了由一台两冲程割草机发动机提供动力。
到1960年代,美国军人帮助将这项新兴运动传播到欧洲,在专门的制造商(主要来自意大利)开始提供专用卡丁车发动机之前,欧洲就引入了摩托车发动机(无变速箱)。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用卡丁车进行休闲娱乐,而以速度比赛为主要形式的卡丁车竞技活动也广泛开展起来。
在这个时候,欧洲卡丁车比他们的美国前辈更受欢迎。今天的现代卡丁车设计是在70年代推出的,发动机在侧面,而不是在卡丁车的后面。这意味着赛车手有更多的腿部空间,而且这是一个更多的空间驱动器。
在1980年代,成立了几个监管机构,以推动卡丁车成为一项公认的运动,而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世界卡丁车协会和国际卡丁车联合会在密西西比州成立。这些见证了卡丁车首次被正式承认为竞技运动。椭圆形赛道成为标准,比赛在沥青赛道上进行,赛道长度从十分之一英里到三分之一英里不等。短跑和街头赛车也很受欢迎。
在1990年代,卡丁车成为职业赛车手在的第一梯级。许多世界顶级F1车手,包括基米·莱科宁、七次F1世界冠军迈克尔·舒马赫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F1车手马克斯·维斯塔潘,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
卡丁车的赛事发展
随着卡丁车的逐渐走红,众多卡丁车赛事也随之展开,但由于参赛车辆规格并不统一,比赛规则也五花八门,使得当时的卡丁车赛事较为混乱。为了促使卡丁车这项运动健康发展并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国际汽车联合会(FIA)主席巴莱斯特在1962年创立了国际汽车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CIK—FIA)。
国际汽车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创立后,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卡丁车运动规则和技术标椎用以推广并普及卡丁车运动。
1978年,国际汽车联合会卡丁车委员会经行全面改组,卡丁车运动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卡丁车在安全性方面的不断完善,加之对驾驶者的技术要求并不高,相对低廉的费用使得卡丁车运动迅速发展壮大。
在此之后,全球各地纷纷开始举办大大小小的卡丁车赛事,其中最知名当属欧洲卡丁车锦标赛和日本世界杯锦标赛,而从欧洲卡丁车锦标赛中更是诞生了一批杰出的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
欧洲卡丁车锦标赛全年共有16站比赛,大多数比赛都在欧洲举办,其中也不乏在亚洲举办的赛事,2012年5月和10月的比赛就在日本和中国澳门举办。卡丁车运动在欧洲风靡50多年以后,于1995年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中国第一家卡丁车场1985年出现在深圳。1996年1月,中国汽车联合会成立竞赛二部,统一管理全国卡丁车运动的有关活动。 1996年3月,卡丁车运动指导文件《中国卡丁车运动文件汇编》编印成册。中国汽车联合会组织了首届全国卡丁车锦标赛,使中国卡丁运动风起云涌。像近年活跃在国际、国内方程赛场上的程丛夫、江腾一、马青骅等一批小将均通过这一熔炉的锤炼走出来的。1995年-1999年,国际卡丁车委员会主席布赛尔先生携世界著名卡丁车制造商多次访华,倾注大量心血,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给予了无私的帮助。